新春佳节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现在被定义为农历正月初一。事实上,从“新年”的角度来看,人们说“二月二日是新年”。但作为“年”的第一天,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梦梁录》(吴自牧)有一章《正月》记载:宋朝在这一天举行了盛大的朝会,皇帝接见了所有的文武官员,并为大臣们举行了宴会。而民间则有“民间士夫相互祝贺,细民男女旨鲜衣,来来往往拜节。邻居们沿着门歌叫关扑,包括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子、花朵、玩具等。不管他们有多穷,他们都在玩林官梵宇。家家喝宴,笑声喧哗。“它生动地描述了宋朝民间朝廷的新年状态,宋朝的春节习俗和氛围基本上继续下去。我们现在的一些春节习俗来自古代。让我们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通过史料过春节的。

  中国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从百家到儒家,它是一个非常讲究节日、习俗和礼仪的国家。中国从古代延续了很多节日,节日是节日,但古人不仅要注意节日,而且不要忘记祖先,所以每个节日都反映了血统延续的概念,这是中国人民“不要忘记根”的传统。因此,春节既有欢迎春节的意义,又有各种祭祀活动。

  第一步:庄重祭祖

  在古代,农历初一,家家户户都要把祖先的牌放在家里的正厅里,或者把象征祖先的剪纸和木雕放在正厅的中央。然后把供品、香、蜡烛放在祖先身上。据古代《平谷县志》记载:“正月元旦,初起,灶前先有香烛,称之为接灶。明燎陈盘案,拜天地,礼百神,祭祖。堂内烧避瘟丹,放火,响炮为乐。卑幼盛装饰,拜尊长寿;亲月交贺,十日即止。“生动地描述了一系列的过程,比如过年祭拜神。“祭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可见古人把百神与先祖放在一起,同为敬畏与尊重的含义。

  古代各地祭祖相似,但基本相同。比如雍正年间的《常山县志》记载:“元旦拜祖像或者牌位,叫拜真。”人们必须虔诚地崇拜他们的祖先。《宜黄县志》是同治年间编写的,记载:“元旦,子孙一定要去祠堂拜祖,孩子一定要去,按丁给煎饼。”春节那天,每个家庭的人口都要去祠堂祭祖,连孩子都要去,每个人都要给食物。

  在古代春节期间,除了在家里的大厅、祠堂和其他地方祭祀祖先外,我们还应该去祖先的墓地祭祀祖先,这与我们民间春节前祭祀祖先的习俗是一样的。嘉庆年间编写的《枣强县志》记载:“正月初二,上坟,俗名送爷爷奶奶。”春节前后的坟墓不同,但在祖先的墓地前烧香祭祀基本相同。

  第二步:迎接喜神

  祭祖是一种严格的礼仪,但春节不仅有严肃的祭祖活动,古代还有其他活动,其中迎喜神就是其中之一。古代历书有吉祥的方向。春节期间,人们会点火把、灯笼、鞭炮,然后开放出行,放上供品迎接喜神。人们会朝着快乐的方向走。当他们在路上遇到寺庙时,他们会停下来崇拜,然后祈祷新年顺利、安全、快乐。

  供奉喜神的主要产品是甜食,如红枣、花生、糖果、冬瓜等。花生在这里意味着长生果,红枣意味着好运。现在,虽然我们的春节减少了迎接喜神的环节,但我们基本上使用古人使用的这些食物。

  《天近偶闻》记载:“正月初一,子雕后祭神,称之为“接神”。去戚友家拜堂,称之为“拜年”。初二祭财神,初三祭檀寺打鬼,初五叫“破五”。前五天,禁止女性交流,初六回宁。”古人的说法和现在基本一样,但古代男尊女卑,现在没有禁止女性交流。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春节都是好日子。在这一天,我们不能说任何禁忌的话。即使我们经常吃“莲藕”,春节也不叫它的原名。相反,我们应该改名为“连生菜”,这意味着它一步一步地上升,一年多。

  春节期间,古代官员还利用这个吉祥的日子向皇帝表示敬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灵草嘉禾”。在唐代,柳宗元有一篇散文《礼部贺嘉禾和芝草表》,其中有一句话:“……伏维皇帝陛下缉熙至道,保和太和,天唯发祥,地不爱宝,嘉禾提质,灵草抽英……春节期间,古人恭维皇帝的事也没有落下。

  然而,民间人民有自己的欢迎和庆祝吉祥的习俗。正如古代民间所说,“独乐神灯”预示着吉祥的预兆。此外,古代民间还有插芝麻杆的习俗。明代田汝写的《西湖旅游志余》记载:“正月朔日,托媒芝麻梗在屋檐上,意思是越来越高。”“用柿饼和大橘子签柏枝,叫“百事大吉”。

  第三步:驱鬼避邪

  春节不仅要祭祖,还要迎神,还要有驱鬼邪的环节,这个环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民间放鞭炮,但春节放鞭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古代,竹节在火中燃烧,发出巨大的噪音。古人认为它可以驱鬼避邪。东方朔的《神异经》记载:“西方深山有人,身长尺余,赤身裸体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用烤虾蟹,伺人不在,偷人盐吃虾蟹,叫山干。其音自叫。」“这里最早记录古人用爆竹的方式,其实最早吓山鬼的方式就是拍手、敲击、呼叫等等。爆竹是古代民间在烧竹节发现爆巨响后发明的一种新方法。后来,火药发明后,将火药放入竹节,以产生更大的爆竹声。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也是三元之日,《史记》称之为端月。鸡鸣起来,先在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末恶鬼。“清嘉录”:“岁朝,开门放爆战三次,去辟疫,称之为“开门爆竹”。爆竹种类繁多,包括单响、双响、金成炮、三脚炮、二踢脚炮 、飞天十响,大龙炮,水鸳鸯,老鼠炮,冲炮等等。清人百一居士《壶天录》:“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分家谋食困难……还必须爆赛几声,香焚一芯,除了旧年的琐事,卜来年的蒸蒸,这种习尚类也是如此。由此可见,无论富家还是穷家,都会燃放爆竹驱邪驱鬼,寓意“除旧”、“迎新年”。

  以上是春节期间古人的活动,与我们现在的春节大致相同,但古人更严格地遵循三个步骤,一个不会丢失。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