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目脑纵歌”对景颇族有何影响

  景颇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风采独特。它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庆祝自娱自乐舞蹈,如“眼脑纵歌”、“整首歌”、“叮歌”。丧葬舞包括“格本歌”、“恩港斋”、“金寨寨”。表演舞包括“刀舞”。一些景颇族民间舞包含双重性、自娱自乐性和表演性。

  目脑纵歌是景颇族影响最大的大型集体歌舞。关于它的起源,景颇族的不同分支都有这样一个传说:地上的鸟被邀请参加太阳神举办的目脑纵歌。百鸟回到大地后,在一棵大青树上举行了第一次地上“纵歌”集会,被景颇族创世英雄宁贯娃看到并学会了,移植到人间。故事中,始祖宁贯娃原住在“阿桑尤布”(意为“石洞”)的地方。当时人们住在石洞里,用石刀、石锅、石三角炉等各种石工具。还有一种说法:景颇族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青海省。据说青海湖有一个鸟岛,曾经是景颇族最初庆祝自己的节日——放纵歌曲时祭祀和跳舞的地方。到目前为止,脑纵歌仍然模仿鸟类的形态和动作,领头跳舞的“脑双”必须戴口袋,以孔雀羽毛为顶饰。从祭坛、祭祀仪式、舞蹈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看,舞台中央设置的祭坛“目脑标志”(也称为“目脑柱”)汇集了各种崇拜偶像、太阳、月亮、孔雀、雄祖先山、舞蹈队形图案、谷物图案、祖传长刀图案等,有些是景颇早期的原始图腾崇拜。所有这些都表明,目脑纵歌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舞蹈动作简单原始,宗教祭祀成分强,活动组织严密有序。舞蹈前应举行庄严神圣的舞蹈仪式。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