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尔梅一生坚持反清复明,最后是什么结局?

  阎尔梅是一个真正优雅的人。他一生坚持反清复明。他一生的后半段一直漂泊在江南北部和中原腹地,为抗清斗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今天,曲历史编辑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并与大家分享。

  直到康熙十八年,他才含恨而终,也不忘告诫家人千万不要用满族的圆顶墓为之掩棺,而要用汉人明朝的方顶墓埋葬自己。

  作为大明帝国的“最后一位遗民”,阎尔梅曲折的人生经历绝对是一部小说题材。如果拍成电视剧,绝对是精彩的。且不说阎尔梅前半生的人生,他的士子风格可以从他21岁游学江南、交夏允彝等仁人志士的行为中看出。

  崇祯三年(1630年)26岁的阎尔梅举京兆试第二十四名。杨廷枢“特许他放松、跌宕起伏、吐吐世界”。本来他的仕途远大,可以飞黄腾达,但他却诋毁了魏忠贤阉党的大权之流,毫不犹豫地成为了复社的骨干,这只是被逐出仕者行列的份额。

  在大明帝国崩溃的时候,阎尔梅在家乡组织了7000人的抗清队伍。虽然阎尔梅看到了南明小朝廷的巡视员陈抗清计划,想展示一个报国之一,但他从未被昏官采纳过。直到弘光元年(1645年),他才接到史可法的任命,前往白洋河讨论抗清计划。


  如果史可法当时接受了阎尔梅的三条建议:先安抚兴平伯老部;然后进攻占领重要军事城镇徐州;最后,西征北进,控制鲁豫,与徐州形成鼎足之势。

  如果采纳这三个建议,恐怕生存下来的大明帝国可能会获得新的活力,历史将被重写,守卫扬州的沉重悲剧的历史场景将不会打开。但历史会和人们开玩笑,它最终以悲剧的帷幕带走了一个士兵哭泣的时代。

  虽然大明帝国对这些士子太薄,欠的人情太多,但正直的士子却把社会道德作为立身立人的基础,用十二分的关怀去呵护。这就是士子的悲风。你说他愚蠢忠诚,你说他迂腐。总之,这种令人敬畏的精神是不可泄露的。

  然而,很少有人能像阎尔梅一样痴迷,几十年后永远不会后悔。除了顾炎武,恐怕士子行列中的半辈子流浪者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个没有“祖国”和精神家园的流浪者,阎尔梅以沉重的人生代价写下了一代大明遗士的慷慨悲歌。

  古人说:懂时事的人是英俊的。当明朝帝国无助的花落下时,明朝老大臣的降落、死亡和隐藏。即使是抵抗者也无法忍受历史时间的磨砺,逐渐消蚀了抵抗的气质,最终走上了颓废逃离世界的道路。然而,阎尔梅非凡,始终如一地抵抗到底。可以说,她最终逆着历史潮流而行,成为最后一个不懂时事的人。

  如果说南明小朝廷刚刚崩溃,老大臣们以一时的勇气参加抗清活动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随着钱谦益、吴梅村、侯朝宗等名人的降清,晚明的知识分子思想已经到了大崩溃的边缘,重生的转变促使知识分子找到新的仕途和新的思想定位。阎尔梅、顾炎武作为坚守人格气节的人,决不举起思想的白旗,进行人格自杀。

  顺治四年来,阎尔梅与山东榆园军合作,剪头发为僧,自称“舞东和尚”。他以河南少林寺为联络点,开始四处游荡,积极组织反清复明斗争。虽然他失败了很多次,但他不屈不挠。

  顺治九年后,阎尔梅再次失败被捕后,准备以死报国。因此,当他遇到总督沈文奎时,他“盯着他看,不崇拜”。可以看出,当他强迫汉奸走狗时,他的愤怒和蔑视。在他看来,所有的投降者都是精神囚犯,无法与之媲美。因此,他可以慷慨地背诵“忠孝平常事,捐躯等闲”的浩然之歌。

  两年的监狱生活并没有改变囚犯的信仰。谁能想象阎尔梅在监狱里遭受的身体和精神痛苦呢?然而,可以证明,阎尔梅对复明的痴迷并没有改变,他的思想活力就在于此,他的精神支柱也在于此。因此,在顺治的11年里,他成功地逃离了济南监狱,关押了他两年,并潜回了家乡沛县。

  第二年,清军抄袭了阎家,妻妾双双自杀,阎尔梅和小儿子一起逃往河南,从此开始了18年的流浪生涯。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