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在长平之战后的局面如何?赵国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你真的了解长平之战吗?有趣的历史小编为您提供了详细的相关内容。

  长平大战后,中国的统一牢牢掌握在秦国手中。虽然赵国被严重削弱,但瘦骆驼比马大。它仍然是秦国统一战争中最强大的对手之一。因此,秦始终将赵锁定为第一对手,制定了“弱赵”政策,赵始终将秦视为眼中钉,不断组织联军与秦作战。

  秦国利用长平战争的胜利,继续向东推进,想赢得邯郸,摧毁赵国。然而,魏信陵君窃取符号救赵,与楚军合作。三国联军在邯郸保卫战中击败秦军,追求胜利,迫使秦国放弃了魏国河东、赵国太原和韩国上党,暂时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然而,长平战争结束后,赵国一直非常虚弱,再也无法单独与秦国竞争。

  邯郸之战使秦国意识到,要想顺利开展灭六国战争,必须切断六国之间的联系,防止六国共同抗秦。

  秦国从秦王政元年开始,就发动了一系列以切断六国联系为目标的战争。秦军在蒙叛等人的带领下,再次夺回上党区,攻下晋阳区,再次设立太原县。从秦王政元年到六年,蒙叛等将领攻占韩魏近40座城市。秦国的土地不断向东扩张,最终实现了与齐国接壤、分割六国的战略目标,形成了韩魏三面包围的趋势。

  秦军的快速进步引起了东方国家的关注。在赵国的组织下,赵、魏等五国联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结果被秦军击败,秦军也趁势夺取了魏国的朝歌。此后,南北分割的列国再也没有组织过联合抗秦行动,实现了秦国的战略目标。实现分割战略后,秦国主导的统一战争开始了。当然,秦国的首要目标是削弱赵国,只要赵国崩溃,统一大业就等于完成了一半。

  就在这时,昏庸的赵王又做了一件糊涂的事——和燕国打架。

  当秦国一路向东移动时,作为第二强国的赵国忍不住感到孤独,不愿意看着秦国坐起来,更不愿意等待死亡。但他也知道,赵国现在并不比以前好,也无法与秦国抗争,所以为了增强实力,我们必须寻求扩张。

  但赵国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位于四战之地。要进攻一个国家,首先要搞好外交,防止被别国偷袭,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因此,赵王将扩张方向锁定在北方的燕国。燕国较弱,也是赵国向南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燕赵可谓宿敌。在赵王看来,如果赵能吞下燕国,北方将无敌。只有匈奴没有政治抱负,不会对赵构成很大威胁。然后,赵国可以从北、西两个方向攻击齐国,赵国又有资本与秦国竞争。

  这是赵王的如意算盘。赵王计划算盘的时机还是不错的。这时,秦国,始皇亲政后不久,正忙于处理老艾、吕不韦等内部事务,暂时没有时间东顾。

  因此,赵王先派人到秦国做外交。秦热情款待赵国使者,向赵王表示问候,并说了一些好话,保证两国和平相处,不干涉内政。

  使者回国后,赵国全力以赴准备接受燕国的手术。然而,赵王的政治能力太差了。赵国在长平战争中遭受了损失,这次也不例外。赵国的准备工作已经两年了。两年后,赵国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但秦国的“家务”已经完成了。嬴政正在与朝臣讨论先摧毁哪个国家,并找到士兵的借口。

  公元前236年,赵国派庞氏大军攻燕。

  燕国混了几百年,但国力一直不强,只比韩国好一点。因此,在赵军的功击下,燕国很快就无法抗拒,开始寻求帮助。

  燕齐之间的仇恨像大海一样深,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摧毁对方。燕国不能向齐国求助。也许齐国还在想趁火抢劫。魏楚远在南方,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燕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助。

  赵军北上攻燕,国内空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秦本来想趁机攻打赵,但古代讲师很有名,一定要找个合适的借口。嬴政君臣正在想借口的时候,燕国来了。这是天赐良机,怎么会错过呢?于是,秦国打着主持公道、锄强扶弱的旗号,发兵攻赵。

  秦国派出30万军队,分南北两路。赵国最重要的关卡之一是北路两支部队,一支由战神王坚领导,进攻太行山的关口。马服君赵奢在这里打败了来犯的秦军,使赵国声大震。杨端两支军队进入此时,赵国的主力军正在攻打燕国的勺梁。当赵国军队击中燕国的海狸时,杨端与南路的秦军遥相呼应,一口气攻下了赵国的六座城市。当赵军攻下燕的阳城时,秦军赢得了赵国的邮件和安阳。

  赵王看到,每次赵军打下燕国的一个城市,秦军都可以打下赵国至少两个城市,这是绝对的亏损业务,不能再做了。因此,赵王要求庞立即放弃对燕的攻击,迅速回到中国,并调回了在北方抵抗匈奴的李牧。赵的军事实力仍然相当强大,迅速组织了20万军队,从西、南两个方向抵抗秦的进攻。

  由李牧领导的西方赵军,防守太行山一线,抵御秦军北路。太行天险名不虚传,那里行军困难,供应不便,秦赵两军沿太行山一线对峙。由胡常领导的南部军队,他还依靠地形进行防御,以赵国的南长城为依托,抵御南路秦军。赵国南长城临漳水,如果秦军进攻南长城,就要背漳水而战,这是兵家大忌,当时韩信还没出生,背水布阵的打法也没人敢用。因此,秦军和赵军再次对峙。赵悼襄王偷鸡不成反腐米,抑郁一年后就死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