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舞蹈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的表现形式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

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俗称“解钱”,是湖北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歌舞。

宣恩属武陵山余脉,境内山深地僻,层山茂林。七姐妹山横跨其中绵延100多公里,将宣恩分为南北两片,北为清江流域,南为酉水流域。酉水古称酉溪,起源于宣恩七姐山南端的锣鼓川,像一条玉带,流经鄂、湘、渝三省市边区的九个县市,最后注入长江。宣恩境内酉水流域是古代巴人后裔土家族祖先的另一个世居之地——武陵蛮(又称“五溪蛮”)。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是武陵蛮遗留下来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恩酉水流域做钱法事。据说是土家族田氏子孙为祭战而死的祖先田将军(也叫田英雄)举行的祭祀活动,后来从田氏发展到彭、向等家族,延续至今。田大将军战死后,膝下七子一女纷纷逃亡。当兄弟姐妹分手时,他们从父亲的马颈上解开八个铜铃,每人一个,作为后人寻祖归宗的证据。此后,八兄弟姐妹逃到宣恩、来凤、鹤峰、湖南龙山等地“以石为城,依山傍水而居……”(宣恩高罗田石碑文)。为了祭祖,他们用八个铜铃做了一根马头铜铃杖,在解决金钱问题时由梯玛摇铃舞唱。

土家先民喜欢歌舞、重祭祀的习俗历史悠久。自唐宋以来,土家民间流传的歌乐与鼓舞相结合的巴歌《踏蹄》具有祭祀娱乐的特点。南宋朱子的《楚辞集注》载道:“在楚南营之地和元湘之间,它的俗信息很容易祭祀,它的祭祀必须让巫师开心,歌舞娱乐……”明清以来,土家族民间出现了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巫师”,即朱子所说的“巫师”。土家族称之为梯玛,民间又俗称“土老司”。

解决金钱问题,跳八宝铜铃舞,感谢祖先快乐的神灵,是土家族非常重要的事件。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记载:“每次解决金钱,都很热闹,杀猪宰羊,亲朋好友云集。土老司戴着凤冠,下面穿着八条罗裙,吹牛角,舞司刀,摇着八宝铜铃。”在他们看来,风调雨顺,六畜兴旺,驱邪祛病,依靠神灵的帮助和祖先的祝福。

酉水流域土家解钱祭祀的固定时间主要包括农历七月十二日的“亡人节”、正月初三至十五的“新年节”、二月初二的“土王节”等。如果主人家有大事要解钱,土老司会选择黄道吉日。祭祀的地方在主家的大厅里。祭祀时,三亲土王神像(田好汉、彭公爵主、老官)悬挂在中堂上方。;中堂右角设香案,上摆肉、果蔬贡品、蜡纸草;中堂左角设神位,供奉田家神大二三郎,即铜马、铁马、木马。每次解钱祭祖,土老司都会戴三亲五折冠,穿八条罗裙,左手拿八宝铜铃,右手拿司刀,或者一个人边唱边跳,或者带领徒弟摇铃跳舞。当你跳起兴趣时,旁观者可以和土老司一起唱神歌或山歌,场面非常壮观。八宝铜铃舞也有锣鼓伴奏,一般由六人组成,用一鼓、二锣、二鳝、一牛角等土乐器,乐器虽简单,但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八宝铜铃舞的歌词是历代土家梯玛演唱的神歌。从土家族的起源、民族的迁徙到渔猎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从天地的鬼神到世界的一切,几乎都是包罗万象的。唱音乐是“呵呵腔”,几乎每首歌都要用“呵呵”唱、“了神”等衬词,声腔古朴低沉,雄浑豪爽。

八宝铜铃舞的主要动作是“田氏三步刚”、“跨马勒缰”、“跃马闯滩”、“卧马射箭”等套路组合,舞姿多变,“舞刀摇铃”、“喂马”、“上马”、“下马”、“奔马”、“赛马”等动作串联成套,给人简约美的享受。

八宝铜铃舞的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敲胸屈膝、下沉姿势、一步一步颤抖、踩“三步刚”、走“太极图”。所谓的胸部弯曲膝盖,姿势下沉,一步一步颤抖,是舞者的腰,腿曲线,保持肢体重心向前微微弓,每一步让腿、胯部和身体部位处于或强或弱的持续颤抖状态,通过“踩在最后”、“跳刚”和“旋转”构图了“三角形”和“太极图”的图案、“跳罡”、脚下动作,如“旋转”,尽情展示“摇铃”、“抖铃”等手上功夫。“跳舞的脚必须跳”,摇铃舞刀,或进或退,或左或右,或快或慢,左右旋转,颤抖,简单美丽,土家族对祖先神的敬畏和虔诚,对天人合一,追求美,可以被称为“东方芭蕾舞”,具有流动的节奏美。

八宝铜铃舞的音乐由声乐唱腔和器乐伴奏组成。声乐唱腔是以梯玛神歌“呵呵腔”为核心形成的独特土家韵味的歌乐类别。它的音域起伏得当,具有上口易唱的简单特征;“呵呵腔”中的“呵呵”、“神”等衬词都源于当地方言语音,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器乐伴奏一般为鼓、盆鼓、大锣、小锣(马锣)、伴奏团队演奏的大部分音乐牌都来自当地的锣鼓、神锣、宵锣、戏锣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俗色彩。锣鼓伴奏虽然乐器简单,但演奏变化无穷,旋律悠扬。

八宝铜铃舞起源于民间祭祀,只流行于宣恩酉水流域田、彭、向等土家族姓氏。自古以来,它就遵循“父传子、子孙、兄弟”的传承方式。此外,由于土家族只有民族语言,没有文字,传承范围相对狭窄。目前,八宝铜铃舞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现状令人担忧。

八宝铜铃舞是民间艺术中万物有灵的宗教文化观念的遗存,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特别是八宝铜铃舞表演简单美观,充满民族舞蹈魅力,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得到相关专家的好评,因此,挖掘抢救、保护和利用八宝铜铃舞,促进民族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土壤(家)苗族风格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保护八宝铜铃舞,宣恩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保护计划,建立了八宝铜铃舞培训基地,命名并表彰了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家。2006年,八宝铜铃舞成功申请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八宝铜铃舞原产地沙道沟镇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