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八艳中,马湘兰与江南才子王稚登的交谊如何?

  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南京建都初期,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共计276年,传十六帝。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但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奠定了基础。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明朝的新阶段。所以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于马湘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马湘兰(1548-1604),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字月娇,秦淮八艳之一,南直隶应天(今江苏南京)人,

  从小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

  她的住处是秦淮胜地,有很多求访者,与江南才子王稚登的友谊十分深厚,她在《历代名媛书简》中收藏了王稚登的书信。

  1604年,祝寿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以礼佛端坐而逝,年满57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它是明末清初金陵秦淮河畔著名的妓女,与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顾横波等人并称秦淮八艳。她的真名是马守贞,字玄儿,小字月娇,在家里排名第四,所以又叫四娘,她性格聪明,能诗善画,尤其擅长画兰竹,所以被称为“湘兰”。虽然她的长相并不出众,“姿势如普通人”,但她“表情开朗,卓卓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

  红遍秦淮河

  当时秦淮河一带,楼馆画船林立,红粉美女如云,是金陵烟花柳巷之地。马湘兰不是绝色美人,她纤眉细目,瘦如柳;但也是白皙的皮肤,婀娜多姿。凭借她中等的外表,她能在一步步美丽的秦淮河上崭露头角,主要得益于她优雅脱俗的气质和出众的才华。除了唱诗画画,她还善于交谈和与人交谈。她的声音像莺歌,她的表情很迷人。她善解人意,博古知今,每一个都能引人入胜。就这样,她逐渐成为秦淮河畔的红人,门前的客人穿梭如织,大部分都是有身份有教养的优雅客人。依靠客人的礼物,马湘兰也积蓄了一些钱,于是在秦淮河边建了一座小楼,里面花石幽静,曲径回廊,到处都是兰花,命名为“幽兰馆”。马湘兰出则高车司马,入则呼奴唤丫鬟,虽是青楼女子,却有淑女般的气派。马湘兰是一个正直豁达的女人。她挥金如土,左手右手,对别人也很大方。她曾经有过很多没钱考试的学者,变故的商人,附近的一些老弱贫困的人。送张迎李,老朋友和新客户,她的生活看起来丰富多彩,活泼;然而,在别人看来,她是一个浮萍烟花女人,作为客人,大多来去匆忙,很少有深厚的朋友,所以马湘兰的心其实很孤独。细雨轻寒的暮春午后,庭院寂静,花落遍地,客人一时消失。

  偶遇落魄才

  在繁华中,却有一种孤独的味道。在灯火通明的陪伴下,马湘春很少有知心人;直到24岁,她遇到了一位落魄的才子——长洲秀才王稚登。相传王稚登四岁能作对,六岁善写大字,十岁能吟诗作赋,长大后更有才华。嘉靖末年游仕到京师,成为大学士袁伟的客人。当时袁伟得罪了掌权的宰辅徐阶,王稚登受到了连累,没有被朝廷重用;心灰意冷地回到江南故乡后,整天流连在餐厅的花巷里。王稚登偶然来到“幽兰馆”,与马湘兰交谈,相当投缘,深交之下,都叹相见太晚。因此,王稚登经常进出“幽兰馆”,与马湘兰一起煮酒欢谈,一起赏兰,十分惬意。一天,王稚登向湘兰求画,湘兰点头答应,立刻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擅长的叶兰。这种一叶兰图,是马湘兰原创的一种画兰法,只有一抹斜叶,托着一朵兰花,最能体现兰花清幽空灵的魅力。

  寻到知音

  因为马湘兰是一个欢乐的人,最怕王稚登把她当成一个没有真情的水性杨花女人,所以她特意做了这张照片,表明她绝不是路柳墙花,而是像悬崖上的孤兰,一个非凡的俗子能看到芳泽。王稚登是多么聪明的人,他当然明白马湘兰诗画中的情义,但他却忧心忡忡。他觉得自己37岁了,还是无职,前途无量,但雄心勃勃。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去汤蹈火,努力工作。这样,就很难给马湘兰带来庇护和幸福。他知道湘兰是一个明敏多情的女人。如果他粗心大意,他可能会伤害甚至摧毁她。最好早点不做任何承诺,这样更容易沟通。因此,王稚登故意装作不解诗中情怀,随意收画,礼貌地表示感谢。马湘兰只以为他不愿意接受自己,暗暗难过。但她无法忘记王稚登,所以两人仍然像好朋友一样密切交往,再也没有谈过婚姻。

  登舟北上

  不久之后,京都大学学士赵志皋推荐王稚登参加国史编修工作。王稚登认为自己很幸运,准备登舟北上,奔向未来。我心里还在想:等到京城发展起来,再回来接马湘兰,享受这辈子的幸福。马湘兰心情复杂地为他设宴告别,她既为王稚登的离别而悲伤,又为他的骄傲而欢喜,悲喜交加,不知何故。王稚登稍微透露了一些未来与她共同繁荣的想法,但马湘兰仅限于上次的隐伤,不敢接口把事情说清楚,只是在心里暗暗种下了希望。辞职席上,马湘兰百般叮嘱,依依不舍,即席赋予一首“仲春道送别”诗。

  独守寂寞

  送走王稚登后,马湘兰竟然悄悄闭门谢客,为了等待王郎仕途得意而归,自己也可以相随左右,从此脱离了欢迎张送李的青楼生涯。独守孤独,百无聊赖之际,马湘兰也曾想借酒消愁,举杯却叹了口气:“自君之出,不共举琼胡;酒是消愁的东西,能消灭多少时间?春去秋来,寒意渐浓,王郎的消息迟迟不见,马湘兰却在“幽兰馆”里牵挂着他的冷暖,唱着一首秋闺曲。

  出乎意料的是,王志这次进入北京并不骄傲,因为屠夫徐阶的一群文人,虽然他参与了历史编辑工作,但给了他一些家务,他吞下了声音,生活很艰难。几乎坚持到年底,看到真的没有未来,只是收拾行李,失败了。王志回到江南后,不想面对迷恋的马向兰,只是把家搬到姑苏,以绝对和马向兰在一起一辈子的想法。

  难为同林鸟

  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同林鸟,但马湘兰仍然深爱着他们。当他们发现王稚登失意归来时,他们赶到姑苏安慰王稚登。也许他们的朋友太了解对方了,但他们不能结婚。王志登定居苏州后,马向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姑苏住几天,与王志登畅叙心曲,但从未发展到结婚的那一步。不知情的人不理解他们的特殊关系,只有当他们的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许多人也误认为马湘兰是姑苏人。

  岁月在这种淡淡的交流中流逝,不知不觉中过去了30多年。在过去的30年里,除了偶尔去姑苏,马湘兰还这样度过了“时不时对小竹,夜以继日地收集诗歌,闺房无事可做,整天看着船。”随着年龄的增长,华颜日渐衰落,门上的客人越来越少。每天陪伴马湘兰的是孤独和悲伤,就像她的“鹊桥仙女”这个词一样。

  油残灯将熄

  就这样,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却像一朵幽兰,暗自喝泣,暗自吐芳。在王稚登70岁生日那天,马湘兰带着病来到姑苏,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生日宴会。宴会上,她重亮了歌声,为恋爱30多年的王郎唱了一首歌。王稚登听到了老泪。后来,他有了这样的描述:“四座填满,歌舞达旦。残脂粉,香溢锦帆,自夫差以来从未有过。吴儿啧啧夸大事,倾动一段时间。姑苏盘桓两个月后,马湘兰回到金陵,已经筋疲力尽,油残灯将熄灭。不久的一个下午,已经有预感的马湘兰仔细洗澡换衣服,然后坐在“幽兰馆”的客厅里,悄悄走过了她57岁的人生。临终前,她命令仆人坐在座位周围,摆满了淡淡的兰花。当死讯传到王稚登时,他悲痛不已,挥笔写下挽诗:“歌舞当年一流,名字赢得满青楼,多情不已,化为芙蓉也并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