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北伐多次,为何很少有成效呢?

  在文学形象中,姜伟是诸葛亮真正传下来的继任者。蜀国可以支持诸葛亮的后代。许多历史学家不这么认为。大多数人认为姜伟实际上是军国主义者,反复的北伐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蜀国的巅峰时期是刘备夺取关中。关羽还没有失去荆州。如果蜀国能抓住当时的机会,将来也不是不可能完成诸葛亮所谓的隆中。然而,关羽失去荆州后,刘备在夷陵输给了东吴。经过这两次重锤,蜀汉可以说是精力充沛。

  如果你不试图改变这种政治模式,蜀国一定没有未来。然而,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没有取得重大成功。只有第一次北伐对曹魏的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慑,但由于就业问题,北伐最终失败了。

  诸葛亮北伐多年,完全掏空了蜀国的国力。诸葛亮死后,姜维率先主持了两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38年,姜维“ 偏师西取龙右” ,与魏国大将郭淮激战,结果是“维与魏将相拒南安”,这场战争算是打平;

  第二次北伐是公元244年,姜维部攻击曹爽,姜维驰帮助王平,击败曹爽,取得胜利。

  蒋婉和费祎都主张休养。只有姜维主战。这个时候,应该是曹魏政权不稳定的时候,也是蜀国最好的机会。但由于蒋婉和费祎的阻碍,北伐规模有限,只取得了一次略胜一筹的成绩,其他成绩基本与魏平手。

  第三次北伐是公元248年,姜维率军出陇西、安南、金城与魏国郭淮、夏侯霸大战,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四次北伐是在公元前249年,姜维派廖化为前锋,攻打桃城,遇见魏国大将邓艾后,不克而归。

  第五次,公元254年,姜维复出西平,与郭淮再次相遇,仍不克而归。

  蒋婉和费祎死后,姜伟逐渐掌管蜀汉政权,作为诸葛亮的弟子。他主持了六次北伐,打得很黑暗。现阶段,曹魏政权稳定,不那么容易打。

  第六次北伐,公元254年,这次北伐规模很大,率领数万蜀军北伐,粮食结束后退却。

  第七次北伐,公元255年,姜维从陇西狄道出发,进围襄武, 与魏将徐质交锋, 斩首破敌” , 乘胜又“ 拨河关、狄道、临涛三县民还” 。

  第八次北伐,公元256年,姜维依然出狄道,在桃西再次击败魏将,最终退役。

  第九次北伐,公元257年,姜维在段谷与邓艾作战。结果,由于援军没有到达,姜维被邓艾击败,蜀国伤亡惨重。

  第十次北伐,公元258年,魏将诸葛涎反魏,姜维立即率兵接应,结果诸葛涎兵败,姜维只能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是公元262年,姜维进秦川,被邓艾打败。

  在姜伟主持或参加的11次北伐中,姜伟赢了3场,输了2场,平了6场。一般来说,这是可以的。然而,这一记录是,大部分的胜利都在前面,失败都在后面。也就是说,早期的战斗规模不是很大,战国时期可以有限,第九次和第十一次被邓艾打败可以说是邓艾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仍然给蜀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在汉代和三国时期,西南地区的经济并不发达。蜀汉在领土和人口方面都没有与魏国一起消费的资格。最终的结果是,蜀国越来越贫穷。

  在了解了姜维北伐的总体情况后,我们来看看姜维北伐最远的地方。在北伐过程中,最远的地方是狄道、临涛附近,现在大概在甘肃兰州附近。如果你只看平面地图,你可能会有点困惑。蜀国北伐不是东北方向,而是西北方向?这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蜀国要想北伐,必须获得关中。然而,秦岭的战斗面很小。魏延的子午谷诡计是穿越秦岭,直接进入关中,因为风险因素太高。

  因此,诸葛亮开辟了西北迂回的道路,然后进行了关中的北伐战略。这条路线的地形相对温和,很可能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对曹魏的政权给予了极大的威慑。然而,从那时起,曹魏就把这条线作为预防蜀汉的重要路线。

  这条北伐路线需要更多的食物,无论是诸葛亮的北伐还是姜伟的北伐,往往没有战斗,食物先没有了。从姜伟到最远的地方可以看出,姜伟的北伐策略并没有突破诸葛亮北伐的核心问题,最终的结果也差不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