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著作《绘画发蒙》中,有哪十八种白描画法?

  白描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在中国古代,它被称为“白色绘画”,也有人被称为“线描”。例如,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中国最早的丝绸绘画,即白描绘画的表现和早期的白描绘。其线描技术主要是均匀流畅的线条。只有在唐代,吴道子才能将白描线发展成厚度和重量的变化,生动地表达折叠的动态和厚度。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北宋画家李公林可以说是白描绘法的代表人物。李公林的《维膜教学地图》充分发挥了线条的特点,达到了最完美的水平。明嘉庆时期,邹德忠总结了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他的作品《画蒙古》中,他提到了“18幅画”。这18种描述是指:

  1、弦画:略粗于高古游丝画,多为直线。有写意味,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顿的变化,多为直线。

  2、橄榄描:顿头大如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厚度变化较大。

  3、竹叶描:类似于柳叶描,中间粗两头细。

  4、折芦画:笔粗,转折点多为直角,折笔时头方大,线多为直线,是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用于《六祖劈竹画》。

  5、枣核描述:顿头像枣核,行笔中也有枣核笔的变化。

  6、行云流水描:柔软弯曲的衣纹。

  7、铁线描:它比琴弦更厚,但笔很硬,这是最常见的描述方法之一。转弯处方坚硬有力,直线硬折叠,形状像一根弯曲的铁丝。用笔中锋,笔也是圆头。

  8、战笔水纹画:如山水画水纹画法。表现薄而褶皱的衣纹。明代唐寅多用于仕女画。

  9、蚯蚓描:厚度均匀,曲折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10、马蝗描:马和之用。类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11、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没有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差不多,都是虚进虚出的笔法。吴道子用。

  12、枯柴画:水墨画笔法。笔粗,水分少,类似于纹理法。用笔往往横躺在逆锋上。

  13、钉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裂纹”的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14、减笔描:指马源、梁楷等写意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墨色变化。大部分只画一个外轮廓,用笔简洁到极致。

  15、混合描述: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的绘画方法。首先,在墨水不干燥的情况下,用浓墨讲述“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16、高古游丝描:顾恺之的画作是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线条按压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形曲线。顿笔呈小圆头状。

  17、钉头鼠尾描述: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但突然因为转笔大,行笔方折叠多,转笔时线条粗如兰叶描,收笔尖细。

  18、曹衣描:曹衣水画的缩写。来自西部地区的画家曹仲达,他的佛像下垂而致密,贴身如出水,因此被称为“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笔细而下垂,形成弧形,强调线条之间密集排列的变化。

  以上18种描述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部分都是宽袍大袖)欣赏的。有的在唐朝之前就能看到,有的在后来逐渐添加。然而,这18种描述并不包括前人的所有描述,有些人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