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官鬻爵是王朝衰亡之象 康熙三代皇帝为何没有禁止

  对清朝皇帝和官职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有趣的历史小边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您参考。卖官员和头衔是王朝衰落的象征。康、永、乾三帝都被称为圣君。为什么不禁止呢?

  卖官是中国古代的弊政。简单来说,朝廷明确标明官位,以收敛资金。从秦汉开始,历代都卖官。毕竟钱来得快,很多皇帝都乐在其中。

  然而,卖官很难说。它一直被认为是王朝衰落即将摧毁的重要标志。汉末,桓灵二帝以卖官、卖爵而闻名,然后世界一片混乱,人群纷纷涌现,使魏、蜀、吴三国站稳脚跟。因此,历代士大夫鄙视卖官、卖爵,认为连官位都可以随意买卖。这个王朝还有什么希望?

  然而,自清朝成立以来,不仅允许出售官员和头衔,而且还将其固定成一个例子。就连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也不反对“圣君”,甚至扩大了出售官员和头衔的范围。

  清朝的卖官称为捐赠。自顺治六年以来,只有想参加科举考试的学者才能捐赠。他们几乎花钱买了一张初级文凭。康熙皇帝允许捐赠文官,这打开了清朝卖官的大门。

  家庭部门设有捐赠房屋,主要分为常设和临时两种。常设捐赠有一定的配额和等级限制,对清朝官场影响不大,临时捐赠仅在救灾、战争等巨大费用时开放。乾隆皇帝还将一些最初属于临时捐赠的项目纳入常设,使捐赠官员逐渐增加。

  因此,后人经常发现,清朝中期以后的大商人都有官衔,最高可达二品(胡雪岩),被称为红顶商人。事实上,这些纯粹捐赠的顶戴在真正的官员眼里是没有用的。杀人抄家不耽误。

  为什么康永乾三人不反对捐款?原因很简单:朝廷缺钱。自入关以来,清廷一直没有足够的钱花。乾隆被称为“完美的老人”。他至少打了十场大规模战争,每次至少有数百万,多达200万两银。仅仅靠税收来填补财务漏洞是很自然的。

  康熙十三至十六年,仅捐知县一职人员500余人,捐赠收入200多万。乾隆年间,最多一年捐赠收入556万2,占朝廷财政收入的39%。

  户部明确标价。乾隆39年的捐赠价格从九品官1802、知县46202、知州60202、道士164002。道士相当于省级官员,是捐赠的上限。

  鸦片战争后,清朝急剧衰落,面临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等。,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广泛捐赠。捐赠的官员和官员的比例达到3:四、已经很近了。

  捐款的流行导致清朝官员只知道如何赚钱。三年来,清知府和十万雪花银成了生意。有的官员为了捐更大的官员,甚至不惜借钱,然后更努力地搜索民用脂肪膏,因为他们必须先还债,剩下的“利润”就是自己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