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发明了“却月阵”后,以2000精锐步兵大破北魏多少人?

  然而,月阵是中国古代兵车战术中的一种战术。根据《资治通鉴·卷118》,刘宇发明了“但月阵”,以约2000名精锐步兵突破北魏约3万名精锐骑兵。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简介

  刘裕有着丰富的军事思想,为中国军事史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擅长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还擅长战术创新;他不仅擅长指挥步兵和水军,还擅长指挥所有士兵和军队的协同作战。以“但月阵”击败北魏精骑,是刘裕指挥各兵军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经过这场战争,“但月阵”名声大振,为后人津津乐道,以至于说到如何“以步制骑”,必言“但月阵”。

  组成

  构成“但月阵”的条件略显复杂,包括地理条件、武器、兵种和兵力配置。

  地理条件

  河流。由于晋军有制水权,河流可以保证“但月阵”后侧的安全,不用担心敌人视野开阔的平坦河岸。良好的视野便于观察敌我双方的行动,及时掌握战场情况;平坦的地形会使敌人失去地形优势,而晋军可以俯瞰高船上的战场,这相当于占据了制高点。

  兵器

  战舰:用于控制水道,运输兵源和作战物资。一旦战争不利,他们也可以在战斗中与晋军作战。战车:用于抵抗敌骑兵的冲击,起到防御作用。盾牌:保护战车。杖、弩、锤、瘦等。:用来杀死敌人。

  兵种

  步兵:包括车兵、弩兵等,是作战的主力军。水军:见战船骑兵:用来追击逃敌,数量不会太多。

  兵力配置

  在距水100多步的地方,用战车百乘布下弧形“但月阵”,两端抱河,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配备7名持杖士卒,共700人;布阵后,派2000名士兵上岸接应,携带100张弩。每辆战车都有20名士卒,并在车的远处设置盾牌以保护战车。

  因为“但月阵”是弧形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弧形可以分散受力点的力,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由于武器,如棍子、弩和瘦,阵列中的士兵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同时,阵列中的士兵背水为阵,可以起到“死后生”的作用。

  局限性

  刘裕凭借近2700名“但月阵”步兵突破魏军3万多名骑兵,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如今,当许多军事爱好者谈到步行骑行时,他们必须说“但月阵”是美妙的。但令人费解的是,“但月阵”就像昙花一现。虽然历史书中有详细记载,但在这场战斗之后,没有人使用它。

  的确,月阵对地形的要求很大,一旦出错,就有被对方骑兵从侧翼穿插或从后翼大举突进的危险。若北魏骑兵从后面包抄,刘裕的月阵则难以奏效。然而,当时拓跋嗣命令长孙嵩等人急救后秦,所以北魏骑兵不顾思考就贸然进入。怎么会有不败之理呢?刘裕利用敌人急于求成的心理,使这一阵容得到了适当的利益,实现了这场巧妙的惊鸿一战。此后,斯人已逝,时局突变,但月便不再复见。

  然而,月阵之所以没有传播,与中国古代军事形势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关系。然而,月阵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战车强大的冲击力,摧毁当地大规模的骑兵冲锋。春秋以前,中国古代战争是双方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双方都准备好互相冲锋。

  战车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在春秋之前的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车的数量代表着国家的实力。俗话说,千乘之国中的千乘是指拥有1000辆战车。儒家所说的礼乐皇家射击书法中的皇家射击并不是指骑马,而是指驾驶战车。

  然而,战国时期,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不再像西方骑士那样互相冲锋,而是变成了攻城守城。弱者不再知道自己做不到,而是拒绝守城。这样一来,野战的数量急剧减少。战车虽然战斗力强,但相对骑兵来说不够灵活。另外,在攻城战中根本起不到作用,于是逐渐衰落。这样,以战车为核心的月阵退出了历史舞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