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在攻下南京后放弃兵权 曾国藩为什么在攻下南京后放弃兵权

在历史上,能手握兵权的人都是当朝皇帝,而对于那些手中握住兵权的权臣,很多时候都是不舍得放弃,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放弃的话,也就是将自己往火堆里推,并且有时候还为自己挖坟,但在历史上,有这样子的一位官员,此人叫做曾国藩,他在攻下南京之后原地解散了一手创办的湘军。那么曾国藩为何在攻下南京后放弃兵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曾国藩为什么在攻下南京后放弃兵权的详细解答。

湘军能征善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作为湘军的创办者,曾国藩在攻破南京后,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主动上奏裁撤湘军,把湘军25000人遣散回乡。他难道不怕朝廷得鱼忘筌吗?

而实际上,曾国藩解散军队后,不仅没受到任何打压,反而备受重用。为何曾国藩在官场能如此如鱼得水,这当然和曾国藩本身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但还有这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清王朝内部争权夺势,慈禧想用汉臣取代满臣。

慈禧在奕为代表的皇室成员的支持上台,但是却又同时面临着皇室成员的暗地威胁。慈禧可不想做傀儡,所以,慈禧想培养自己的势力,但是自己娘家没什么人可用,当她看到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人大臣在太平天国镇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就想把这些汉臣提拔起来,为己所用,制衡以奕为代表的皇室成员。有老佛爷的暗地支持,曾国藩当然会安然无恙,被提拔而不是被打压。

第二,兵散将不散。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曾国藩治军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他说,“行军之道,择将为先。”“兵不在多而在精”。所以湘军虽然遣散了,但他把主要的将领都留下了,其中包括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刘坤一等等重要大臣。后来这些人被调往全国各地,担任各省的总督、巡抚等朝廷的重要官职。

这些将领才是湘军的核心力量。朝廷在当时的背景下,内忧外患,需要这批力量来维持统治,就算想打击也是有心无力。

第三,湘军表面上被遣散,实则是潜移默化的升级了。

曾国藩虽然遣散了湘军,但是汉人的军种依然存在。随后又出现了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这些军队的根都是湘军,所以说,湘军并没有消失,他以其他方式存活并扩展壮大。

第四,晚清需要利用曾国藩及代表的湘军将领维持摇摇欲坠的政权。

当时的清王朝,落后腐败,民不聊生。国内揭竿起义,国外列强侵略,清政府的八旗军、绿营官兵,腐朽衰败,不堪一战,根本无法应战。想要镇压层出不穷的起义运动,想要抵御外国列强的不断挑衅,只能依靠汉人大军。

所以,精明的曾国藩以退为进,深谋远虑,既使自己全身而退,又发展了湘军的核心力量,更让晚清政权欲罢不能的依赖汉人大军。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