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探寻真正的战争谋略,奠定曹魏大国格局

东汉末年,战乱频发,群雄并起。司马懿作为曹魏顶尖军事家,以雄才大略和严明纪律闻名于世。他讨伐公孙渊的战役成为历史上一场精彩的战斗,探寻了真正的战争谋略,也为曹魏巩固了其大国格局。

解读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探寻真正的战争谋略,奠定曹魏大国格局

238年,魏国太尉司马懿率步骑四万征讨割据辽东的“土皇帝”公孙渊。

此时的司马懿已经59岁,在古代属于高龄人士。7年前,他最大的政坛对手曹真去世;4年前,他平生的劲敌、战场上的老对手诸葛亮也撒手人寰。纵览八荒,他不禁觉得有些寂寞。

此次远征辽东,行程长达三千里,比当年曹操远征乌丸的路途还要遥远,高龄远征,有可能有去无回。天子曹睿亲自送出西明门,门生故旧们一起饮酒送别,司马懿不禁慷慨激烈,长歌一曲: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歌中的宇宙之叹,岁月之感,烈士之情,拳拳老臣之心,联想到后面发生的晋朝代魏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事件,足以令后人喟叹。

当时曹魏为什么必须讨伐公孙渊?

第一、公孙氏“隔断东夷,不得通于诸夏。”堵截了东北亚各国前来朝贡的通道。魏国要真正成为大国,让天下四夷归心,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国际地位,让东北亚的各小国臣服,但是公孙氏把他们都拦下了,让各国以为中原还处于分裂中,对大国的敬畏感荡然无存。

现在有一种观点是司马懿夷平公孙渊后,辽东出现真空,让高句丽、鲜卑等民族坐大成势,这种观点是极为片面的,应该了解一下魏将毋丘俭后续怎么把高句丽打得差点灭国,以及魏国打完公孙氏后,怎么把太平洋沿岸的小国和部落全部收为魏国藩属,以及后来东北亚、日本列岛几十个国家向曹魏、西晋进贡的盛景。

司马懿讨伐路线

第二、公孙渊公开反叛,自称燕王,成为周边小国的“宗主国”。早在魏武曹操时代,为了笼络辽东,朝廷封公孙度永宁乡侯,结果公孙度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把印绶扔到武库里。后来魏国的使者过去抚慰,公孙渊表现得极为傲慢,还每次带部队威慑使者,出言不逊。随着公孙渊实力进一步增强,曹魏派幽州刺史丘俭带了玺书想把他找到洛阳,夺其兵权,公孙渊跟朝廷兵戎相见,在辽隧把毋丘俭军打败,从此野心更加膨胀,自立为燕王,设置了百官,还给周边小国和少数民族封官晋爵,妄想成为地方大国,并引诱鲜卑族侵扰魏国北方地区。对于曹魏来说,对公孙氏已经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司马懿进军线路

第三、公孙氏在辽东作威作福,实施恐怖统治。辽东割据起源于公孙度,公孙度因为跟董卓手下的徐荣是同乡,被举荐为辽东太守,意外捡了大便宜。公孙度原本是玄菟郡名不见经传的人,当地的世家大族都看不起他,公孙度的儿子被襄平县令公孙昭任命为“伍长”,觉得丢人。公孙度成为辽东太守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孙昭拖到大街上鞭杀,还随便找些借口,夷灭了辽东名豪大姓几百家,夺取他们全部财产。几十年下来,公孙渊比起乃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小王国里作威作福,辽东百姓都生活在恐惧中,还渐渐习惯了这种恐怖统治。

第四、公孙渊首鼠两端,跟东吴勾连又破裂。孙权曾经跟公孙渊开展频繁的联络,两个一度打的火热,私下商量共同应对曹魏。后来孙权为了笼络好他,派两位外交大臣张弥、许晏和将军贺达率万人使团,带着大量珍宝,浮海去授予公孙渊王爵。公孙渊贪图东吴的的珍宝,又不想跟魏国公开翻脸,于是诱杀了张弥、许晏等人及使团,并拿东吴使臣的脑袋拿到曹魏朝廷去邀功,把孙权气得吐血。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的贪暴短视的行为无疑也给自己切断了后路。

影视作品中的魏明帝曹睿

在这一仗怎么打的问题上,魏明帝曹睿曾问计司马懿。

司马懿分析说:

“公孙渊放弃城池,坚壁清野,率军避走,这是上策;在辽河设置防御,抵抗王师,这是中策;坐守襄平,坐以待毙,这是下策。”

明帝问:你估计公孙渊会选择什么策略?

影视作品中的司马懿

司马懿说:“只有真正的聪明人才会选择上策,要放弃数十年经营的襄平,凭借公孙渊这种智能的人是不可能的。他一定以为王师远征,最好的办法是在辽水把朝廷的军队挡住慢慢消耗,盼望我们后勤困难,被迫撤军。他肯定选中策。”

明帝又问:“这次征讨,往返需要多久?”

司马懿说:“路上来回需要两百天,作战需要一百天,加上休整的时间,估计正好一年。”

魏军进军路线和海上补给线

战争第一阶段:辽水之役,战争主动权的逆转

司马懿为了避开辽东可怕的冬季,特地从春天出发,率领大军悬师千里,途径孤竹(河北唐山一代)、碣石(后世山海关),6月的时候,终于抵达了辽水。

公孙渊果然派部将卑衍、杨祚率数万军队到辽河边的辽隧城抵抗,为了防止魏军渡河,沿河六七十里都进行了布防,对辽隧城加固了工事,光壕沟长度就挖了二十多里。

公孙渊布防图

司马懿派人率偏师在南面多树立旗帜,摆出要大举渡河进攻的态势,卑衍等人很紧张,把部队集中到南面严阵以待。魏军主力却转移到北面很远的地方悄悄渡河。等到卑衍反应过来,魏军已经全部渡河成功。卑衍不敢硬拼,把军队全部龟缩到辽隧城,高垒深壑等待魏军的强攻。

司马懿命令不要进攻,沿着辽水建筑长围,不仅保护自己的后勤,还防止卑衍军的偷袭。然后率军直扑公孙渊的老巢——襄平城。

魏军南面佯攻、北面渡河图

此时部将有些疑惑,说敌人大部队就在这里,为什么舍弃敌人而去进攻襄平?

司马懿说:现在公孙渊坚营高垒,就是等着我们去打,如果我们堕入他的计谋,军队就会疲沓,慢慢拖垮。古人云“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这就是当年王邑在昆阳城下的耻辱(光武帝昆阳之战),所以我们必须进攻他的心脏襄平,让他的主力不得不出来救援,这样在哪里打、怎么打就都是我们说了算了,“破之必矣”。

部将们听了都十分佩服。

于是曹魏大部队大摇大摆地向公孙渊的大本营襄平进军,鼓行而前,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此时襄平城兵力空虚,公孙渊果然慌了,命令卑衍立即率主力离开辽隧城,火速前往拦截。

司马懿以逸待劳,率军将卑衍军打败,然后派一部兵力到襄平东南面,另一部则赶往襄平的东北面,防止公孙渊向东北方向逃跑。卑衍残军逃入城中。

公孙渊终于看清楚魏军要“关门打狗”的态势,派出了全部主力跟魏军殊死战斗。

战争第一阶段:主动权的转换,襄平城外的战斗

司马懿带的魏军都是百战之军,以前跟诸葛亮打仗都没怎么吃过亏,何况是公孙渊,这次又因山布阵,凭借有利地势,大败公孙渊军主力,公孙渊带领残兵退回城中龟缩不出。司马懿率军抵达城下,开始沿着城挖围堑,准备长期围困。

战争第二阶段:襄平围城战,战争不仅仅是好运气而已

魏军在大挖壕沟把襄平围起来的时候,襄平城里人口众多,城池很大,挖这么大的工程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一开始围城还有不少缺口。公孙渊赶紧写信给孙权求救,孙权看了信觉得很好笑,真是现世报来的快啊!考虑到公孙氏毕竟也是一支割据力量,对曹魏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于是就做做样子表示要从南面出兵援救,同时不忘猫哭老鼠一下,写信告诉公孙渊“司马公用兵如神,我深为老弟忧虑呢”。

这时,公孙渊的狗屎运却自己来了,夏天是东亚的热带气旋活跃的时期,那一年的台风全往辽东去了,连续来了四五波,大雨下了个把月,司马懿围城的营帐都水漫金山了,雨水齐腰深。

三军将士生活受累,壕沟也挖不成了,直接成水沟了。纷纷请求将营帐转移到高初去,但司马懿就是这么刚:“大家还是待在老地方守着,这点水也淹不死人,动摇军心者斩。”都督令史张静又来劝说,被立即斩首,于是全军都不敢说话了。后来也证明确实没什么事,毕竟是夏天嘛。

雨水很大,水道隔绝,城中居民照样出城砍柴放牧,诸将要求把这些出来的老百姓都抓了,司马懿说暂时不用惊着他们。

行军司马陈圭问:“以前讨伐孟达,八天急行军赶到城下,大军八道进攻,直接拿下,这次为什么一点都不急?”

司马懿解释说:“讨伐孟达的情况不同,他的粮食足够吃一年,但是部队少;我们的粮食只够一个月,但是部队多,所以要尽快将其拿下。这次讨伐,襄平城里有几十万人,粮食怎么够吃呢?他们以为大雨可能导致我们撤军,怀着一丝侥幸。其实我们的粮食源源不断,根本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

这时魏国国内的大臣也忧心下雨,纷纷上表建议撤军。魏明帝说:“这点雨司马公会应付好的,大家等捷报吧。”

过了一个多月,雨终于停了,大水渐渐退去。从魏国海运过来的粮食也到了辽河口,魏军补给无虞。于是司马懿让大家把继续围城工事,对襄平完成合围。然后又建造土山、望楼、发石车、连弩,全部齐上,每天发射石头到城里去报到。

此时,襄平城里“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已经窘迫到了极点。晚上,有一颗巨大的流星,带着长长的光芒,从襄平城东北的夜空划过,一路坠落到城东南,横贯整个城区,大家都认为预兆公孙氏要灭亡了。

公孙渊感到了真正的恐惧,只好派出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投降,要求魏军先解围,再出来投降。

司马懿把两个人都斩首,让一个使者带话回去,说现在还跟我谈这种条件,这两个老家伙说话逻辑有问题,我已经帮你斩了,你应该重新派个脑子清醒的人过来。

公孙渊无奈,又派侍中卫演出来谈判,说我们马上送人质。

司马懿说,战争法则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剩下的两件事就只有投降和死了。你公孙渊既然不肯把自己绑了出来投降,那就只能送死了,还搞什么送人质,这不是笑话吗!

公孙渊终于到了穷途末路,由于以前对魏国和东吴多次反反复复,知道投降了也没啥好结果,于是决定带领数百骑兵从东南方向突围,想从东南逃到海上去,结果被魏军包围截杀,死亡地点正好是前几天晚上流星坠落的地方。

战争第二阶段:魏军的围城战

襄平就这样被魏军攻下了。

考虑到辽东已经被公孙氏几代统治,老百姓只知道有公孙,不知道有朝廷;且在围城过程中,老百姓宁可人吃人,也不反抗公孙氏。司马懿决定将公卿以下的所有官员,以及将军毕盛等两千余将佐全部杀害,城中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并将尸体做成“京观”以示武功。并收取户口四万,人口三十多万。

在辽东整整统治了50年的公孙氏割据政权,在历史上落下了帷幕。司马懿班师回朝,正好一年零一个月,跟当初预判差不多。

综评:

司马懿在此战中,对于战争的深谋远虑,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于后勤运输的周到安排,对战事走向的准确预判,战斗中的调度指挥,魏军的勇猛坚韧,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青史子建,读史二十载,神游五千年,敬请朋友们指导、关注!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