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大将为何会降清 抗清大将为什么会降清

在明朝的历史上,曾出现了非常多能臣名将,而他们曾抗清多年,最后都投降了清朝,而在清军入关之后,他们也是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还被后世痛骂,然而却有一位名将,它曾在边关抗清多年,还曾被公开抗旨却没有被处分,最后无奈降清,那么此人是谁,为何要降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抗清大将为什么会降清的详细解答,有需要的用户可以来看一下。

此人便是祖大寿。

祖大寿原名为祖天寿,因崇祯避讳“天”字而改名为人所熟知的祖大寿,被朝廷委任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

 

因袁崇焕被冤愤然独走

1629年,皇太极另辟蹊径,率领后金主力绕过关宁防线,直接突破蓟门长城来到北京近郊。明军后知后觉,直到赵率教率领的数千关宁军被打得全军覆没才知道是后金主力进来了。崇祯顿时慌了,连忙命令袁崇焕率领关宁军主力入援京师。

祖大寿跟随袁崇焕一路来到北京城下防守,击退了后金军的攻城。可是崇祯拒绝了关宁军入城休整的要求,只能在城下待着。结果这时候将领满桂被友军打伤,他向崇祯表示说是袁崇焕的关宁军搞的。而皇太极此时也采用反间计坑害袁崇焕,多疑的崇祯也不顾后金军还在城外没走的现实,以袁崇焕通敌的罪名,直接将袁崇焕下狱拷问。

袁崇焕英勇抗敌,却被崇祯皇帝无脑判罪,再加上关宁军不得入城休整的命令,这样的操作自然是寒了关宁军将士的心。祖大寿觉得这样的朝廷太让人失望,而且指不定自己啥时候也被抓去下狱了,带着关宁军主力就往山海关东撤了。他这并不是要去投靠后金,而是回到山海关去当土皇帝,以免被挟制和陷害。

眼见最能打的关宁军抗旨叛走,崇祯急坏了,接受孙承宗的建议,让在牢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劝他回来防守。明廷甚至搬出了祖大寿的母亲和妻子来劝导他。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祖大寿还是妥协了,率领关宁军回到关内同后金军作战。

此时皇太极放弃了围攻北京,转头攻克永平等四城,抓住了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属。随后皇太极率主力返回后金,让阿敏率领五千人防守永平等四城。祖大寿受命与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会师,率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刘天禄、曹恭诚等进攻滦州。阿敏见滦州被攻下,剩下的三座城也不守了,在城里大肆杀掠一番后撤退。祖大寿因收复四城的战功,不但没有因之前的抗旨行为受处分,反而得以继续镇守关宁。

诈降后成功返回

1631年,孙承宗继续推行袁崇焕步步为营的方略,想要将防线向前推进到大凌河城,命祖大寿率领几千兵卒修复大凌河城防。没想到的是,大凌河城才刚修到一半,皇太极就率军打来了,祖大寿只能退入城中防守。但是城中的粮草并不多,后金军围城一久,城里的粮食就被吃的差不多了。

祖大寿焦急地等待援军,孙承宗也积极调派援军去援救大凌河城,可是派去的几万援军却因安排失当,战术死板,而被皇太极围点打援击溃。大凌河城内粮尽后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局面,突围也突不出去。祖大寿在思索良久后,说服身边的家人和将领,决定诈降皇太极,随后找机会逃回明朝。

此前皇太极数次派人入城劝降,祖大寿都不予理睬。这次祖大寿主动邀后金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议降金事宜,当晚派祖可法等四人随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营。皇太极亲自迎接,设盛宴款待四人。何可纲不愿意诈降,但是默认祖大寿一行人的做法,于是让祖大寿假戏真做杀了自己,率领全城将士投降皇太极。皇太极隆重接待祖大寿一行,双方举行祭天盟誓。

祖大寿为了早日逃回关宁,向皇太极献策说自己的妻儿还在锦州,可以趁着锦州那边还不知道自己投降,赶紧带人进入锦州城,和金军里应外合拿下锦州。皇太极虽然和祖大寿盟誓,也提防着祖大寿搞小心思,扣留了祖可法等几个祖家子侄为人质,并派了一支后金军跟着祖大寿前去锦州。结果祖大寿找机会进入锦州城,马上就组织城防抗击后金军。

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上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这回不但没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下诏让祖大寿入京觐见。可是祖大寿害怕袁崇焕之事复刻在自己身上,一直找借口拒绝,反正就留在军营里不走了。

随后的几年,皇太极并没有因祖大寿的欺诈行为杀害人质,反而一直优待祖可法等人,就是想找机会再次劝降祖大寿。皇太极曾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想要和他见面,但是祖大寿一直躲着不愿见面。他一方面是怕被皇太极暗算,另一方面也是开始对皇太极这个女真雄主有了一些敬佩之情,为之前的诈降行为而不好意思见他。


被迫降清,从龙入关

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1640年,皇太极到义州视察,蒙古苏班岱等请求归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等率军一千五百人前去迎接。祖大寿趁机命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兵七千人出击,结果反而被对方打败。

当年七月,在锦州外城驻守的蒙古贝勒诺木齐等预谋投降清军,想要里应外合帮助清军夺取锦州。结果消息泄露,清军赶到锦州城下,祖大寿出城作战,取得了干掉清军武备院卿穆护萨、护军参领觉罗兰泰、参领宏科的战绩,但是仍旧不敌清军,退守内城。清军占领外城,开始围攻内城。

崇祯调来镇压陕西农民军的洪承畴,组织大军援救松山和锦州城。1641年,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同皇太极的主力决战。开始时明军一度击溃清军正白、正红两旗兵马,结果清军绕后袭击明军粮道,导致吴三桂等两路人马临阵脱逃,致使战局全面溃败。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畴被俘后降清。祖大寿被围困了一年多,锦州城内也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不同的是这次关宁除了山海关和宁远城外都丢失了。祖大寿突围无望,而再度诈降,皇太极也不会再给他这个机会了。

1642年,无奈之下的祖大寿只能再次开城投降。皇太极不计前嫌地接待他,对他说:“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随后授予他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务,但是不让他继续带兵,只让他写信劝降吴三桂,吴三桂回信拒绝。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上吊自杀,明朝灭亡。随后清军同吴三桂与大顺军在一片石大战,大顺军惨败,被迫退出北京城,清军占领北京,祖大寿跟随清军入关。虽然祖大寿这次是真投降了,但是还是不愿辱没家门,在南明使者左懋第、陈洪范一行来北京的时候,他还让儿子祖泽溥带话说:“少有机会,无不效力。”这番话表示他如果还能到南明去,会继续跟着南明效力。

从祖大寿晚年生活来看,他并没有像投降的洪承畴等将领那样,积极为清朝统一天下出谋划策,而是从此开始摸鱼了,这说明即便是明廷对不起关宁军的情况下,他内心里还是不愿意彻底和明朝划清界限,不愿意当叛臣贼子的。他后来也是安宁地在北京病逝,一家享受富贵,直到后代跟随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才被清朝给收拾掉。

更戏剧性的是,他本人的墓地在1918年被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整个买下,全部迁徙到加拿大。为明朝尽忠大半生的祖大寿自己死后坟茔都杵在海外,不知在九泉之下会作何感想。而他两度降清的事迹,在后世也引发了许多非议,被批判为乱臣贼子,不愿殉国而死。但是我们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想想,背叛固然不忠,但是其情实在可悯,毕竟明末的明朝已经烂透了,对关宁军也很不公平,值不值得再效忠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