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为何会与俄国一起干涉还辽 德法为什么会与俄国一起干涉还辽

在历史上的俄国,法国,德国等三国一起干涉还辽的时间,想必很多人都看过把,而在这其中拥有着让人寻味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就是当时的法国和俄国已经结盟成了专门对抗德国的组织,并且当时的德国和法国的关系,由于战争带来了一种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并且在这期间还差点干了起来。那么德法为何会与俄国一起干涉还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德法为什么会与俄国一起干涉还辽的详细解答。
德国人的算盘

1892年,随着俄、法两国缔结同盟协定,德国陷入被两个大国东西夹击的境地。为避免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两线作战,德国除了在军事上制定先法后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还一直想办法使用外交手段分化、瓦解法俄两国。

为此,德国政府几经讨论,决心利用沙俄急于在亚洲扩张中压英国一头的心理,对俄国远东政策予以支持,一来可以使俄将精力放在亚洲而无暇西顾,从而削弱其在欧洲的力量,二来“借此机会与俄国接近,使俄法之亲密关系为之松懈”(王光祈《三国干涉还辽秘闻》,下文皆简称《秘闻》)。

1895年3月,当得知日本在马关谈判期间向清朝提出割占辽东半岛的企图后,德国顿时感到机会来了。于是,德国首相霍亨洛向德皇威廉二世建议,可以利用干涉日清谈判这一机会,“使欧洲列强之东亚势力分配,为之消长变动”(《秘闻》)。

3月23日,德外交大臣马尔沙致电其驻俄代办齐尔绪基:“我们对于东亚时局之前途甚为关心……,德俄两国在东亚之利益并无冲突之处,因此我们甚愿与俄国交换意见,或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下文皆简称《战史》)。

由此,德国正式提出与俄国采取干预日清战和的联合行动的主张。当然,德国之所以对干预行动如此上心,也是希望能够借助俄国的力量,在远东索取一个港口“为海军停泊或屯煤之所”(《战史》)。

俄国人的撮合

面对德国抛来的“橄榄枝”,俄国人会去接吗?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沙俄自立国以来,其几代君主一直致力于对欧陆霸权的争夺,但在远东拓展势力范围、进而称雄亚洲也是其一项传统国策。早在1890年,俄国便制定了向辽南及朝鲜半岛北部进行扩张的计划。因此,甲午战争爆发、中日两军围绕这一地区开打后,俄国始终高度关注战争的进程。

在得知日本要求割占辽东半岛后,俄国认为采取必要行动以遏制日本对大清东北的领土要求是必要的,否则“假使日本占领南满,对我们将是威胁,以后大概朝鲜也会全部并归日本”(《俄帝国主义在远东的开端》)。

法国因为俄法同盟的关系,必然会响应这一行动。但考虑到法国可以投入的力量或许不会很强,且顾忌夙敌英国的介入,俄国十分期望能拉上一个强国来增强干预的实力,所以,德国发来的联合邀请可谓正中俄国下怀。沙皇尼古拉二世不但欣然接受了德国的建议,还要求陆海军立即就干涉还辽制定相应的战争预案。

4月17日,即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之日,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向德国驻俄使节表示:“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的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俄帝国主义在远东的开端》)。同一天,俄、德两国正式发布公告,表示如日本拒绝俄国的请求,将立即开展联合行动,目的为“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与本国的一切交通”(《俄帝国主义在远东的开端》)。为此,俄太平洋舰队立即开展战前动员,德国也将一艘铁甲舰、一艘巡洋舰派往远东。

4月19日,法驻俄公使蒙得培罗致电罗拔诺夫,法国因法俄同盟之故,决定参加此次联合行动。法国虽与德国有夙怨,但在俄国的斡旋下,还是认为应当对此次行动予以支持。俄国为此特意向法国保证,德国势力进入远东后绝不会觊觎法国在越南的既得利益。同时,法国认为如果行动取得成功,则大清势必会以法国为救星,法国则可以趁机索要酬劳,以弥补在中法战争中的损失。权衡利弊后,法国决定暂且与仇敌德国联合,于是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正式开始。

日本反干涉的失败

得知三国公然干涉还辽,日本极为紧张。它一方面担心清政府以此为由拒签条约,使自己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化为乌有,一方面更担心西方列强将以此为契机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

4月25日,日内阁重臣召开紧急会议,商谈对策。外相陆奥宗光主张先予以拒绝,待探明三国真实意图后再采取相应措施反制。首相伊藤博文认为不先推测其意而毅然回绝,此后便无任何转圜余地。且若拒绝,“正好给他们以适当口实,其危险就更大了”(陆奥宗光《蹇蹇录》)。

几经争论,会议最后决定:“对于三国纵使不得不完全让步,但对于中国则一步不让”,即明确在最大限度保证《马关条约》所攫取到的对华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与三国斡旋磋商,能争一分是一分,得到天皇睦仁允准。于是,伊藤博文一面指示陆军大臣山县有朋、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参谋次长川上操六等准备军事应对计划,一面指示陆奥联络英、美、意等国寻求支持,以分化三国联盟。

然而,军方很快表示,以日军之力对抗三国,并无胜算。眼下俄国在远东驻军约有29500人,太平洋舰队计有战舰12万吨,远超日海军的8万吨。不仅对抗三国无法应对,“即单独对抗俄国舰队亦无把握”(藤村道生《日清战争》)。

既然军事手段靠不上,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外交斡旋了。然而,美国率先明确表示将严守中立。意大利为竭力拓展在远东的影响,倒是对日本表示了支持。但以意大利在列强中之实力,其并不能给予日本真正的帮助。为此,日本只剩下英国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那么英国会不会帮助日本呢?

当时,英国已经占领了阿富汗,并开始向西藏渗透。而俄国在中亚却虎视眈眈,意图在阿富汗取英国而代之,并进而南下印度。如果让日俄在远东掐起来,俄国的注意力必然会从中南亚转移到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如此一来,英国谋夺西藏便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4月29日,英政府致电日本:“我国曩已决定守局外中立,此次亦欲维持同一之意向。”(《日本外交文书》第28卷)。

英国的答复,使日本最后的希望破灭了。5月8日,日本内阁在讨论后,认为如接受三国之要求,则必须“毫不犹豫地执行换约(即《马关条约》)之手续,此为上策”(《蹇蹇录》),得到天皇允准。

次日,由陆奥致电俄、法、德三国公使,表示日本政府愿接受三国劝告,“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日本外交文书》第28卷),但三国必须保证换约顺利进行。得到满意的答复后,三国当即逼迫清政府在烟台履行换约手续,使《马关条约》生效,三国干涉还辽至此落下帷幕。

纵观干涉还辽的整个过程,列强之间尽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其相互间的矛盾冲突已展露无遗,一战的第一块阴云由此形成。而在这场闹剧中,孱弱不堪的清政府始终任人宰割,前门拒一虎、后门进三狼。很快,由德俄掀起的瓜分清朝狂潮席卷华夏大地,中华民族的苦难也进一步加深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