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攻秦之战是怎么回事?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纵向攻秦之战,又称五国攻秦之战,发生在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攻打秦国。大约五次。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会给你详细介绍。让我们看看。

  过程

  首次攻秦

  著名连横鼓吹人张仪入秦后,被惠文王重用。秦派张仪到魏,游说魏惠王(即子)连横事秦,未成功。秦试图用武力迫使魏就范,占领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在周显王47年(前322年)不久,他又攻占了韩之炎陵(今河南炎陵西北)和义渠之郁郅(今甘肃庆阳)。促进各国联合的秦扩张。三年前,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公孙衍还说服义渠攻秦侧背。

  楚、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实际出兵只有魏、赵、韩。联军进攻函谷关,被秦军击退。第二年,秦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大败三国联军,歼敌8.2万。第一次联合纵攻秦战失败。

  二次攻秦

  秦鉴于义渠的攻击,为了稳定后方,将攻击重点暂时转向南北。先击灭巴、蜀、朱等国(均在四川境内),占领秦岭以外广大地区,再大举北进,攻占义渠25城。这样就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的目的,战略上也形成了对楚的侧翼包围,为后南进创造了有利的局面。此后,兵锋将再次转向中原,不断攻击魏、韩、楚、赵等国,攻占武遂(今山西桓曲东南)、禹城(今河南邓州)、蒲阪、晋阳、封陵(均在今山西)、襄城等城市,将领域扩展到中原。17年(前298年),秦攻楚,战于分析(今河南西峡),歼楚军5万,占城邑l0余座。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自己更不利,乘秦军久战疲惫,当年联合攻秦。经过三年的苦战,秦军终于被击败,进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魏之封陵等地。第二次合纵攻秦战胜利。

  三次攻秦

  秦败后,为了争取时间休息军队,孤立韩魏,暂时停止进攻,主动与楚结好。齐为集中力量灭宋,也与秦通好。21年(前294年),秦乘楚无能为力,齐无暇过问中原,大举进攻韩、魏。第二年,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歼灭了24万韩魏联军。几年来,我们不断占领万(今河南南阳)、邓(今河南孟县西)、魏之桓(今山西桓曲东南)、吴(今河南济源东南)等61座城市,两国益衰。赵国有一支训练有素、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能与秦周旋。秦昭王在宜阳自称西帝,称西帝,尊齐民王为东帝。恐两强联合在中原,陷入被夹击的局面。魏与赵合谋,派李兑联系各国反秦。著名合纵倡导者苏秦也为燕国利益游说,劝民王取消帝号,共同反秦,使世界爱齐恨秦齐、赵、魏、韩、燕联军攻秦二十八年(前287年)。五国目的不同,各有计划,进入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境),即互相观望,拒绝首攻。秦为破坏五国联盟,主动取消帝号,将前占之温、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联军随后撤离。第三次合纵攻秦,没有战争就瓦解了。

  四次攻秦

  46年(前269年),秦韩联军攻赵。被赵奢击败后,范绥进入秦朝,建议秦赵王实施远近攻战略,巩固占领土地。秦遂将重点打击最近的韩、魏、赵。36年(前279年),秦将白起以水攻歼楚军民数十万,迫使他迁都陈(今河南淮阳);42年(前273年),白起在华阳战役中歼灭魏、赵联军15万人,迫使魏献出南阳地区(今河南沁阳以南、温县、孟县;地区);55年(前260年),白起在长平战役中歼灭赵军45万人;还攻灭了西周、东周和义渠。蚕食大片土地。这促使各国再次联合。这促使各国再次合作。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魏、赵、韩、楚、燕组成联军,魏信陵君魏无忌指挥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追到函谷关撤军。第四次合纵攻秦战胜利。

  五次攻秦

  联军的胜利并没有严重削弱秦军的实力,也没有阻止秦扩张。秦王政(秦始皇)继位后(前246年),吕不韦掌权,仍采取远交近攻方针,五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黄河以北,全部占领韩上党郡,重建太原县(西至黄河,北至山西,东与燕赵交界,南接党郡),切断燕、赵与魏、韩的联系,战略上包围赵、魏、韩。为了打破不利局面,中原国家尽最大努力在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次组成赵、魏、韩、燕、楚,赵将庞指挥攻秦。秦新占地面积大,兵力分散,人心不稳定。进攻开始顺利,深入函谷关,距秦都咸阳仅七八十英里(今陕西临潼北)。当秦集中部队反击时,联军不支败退。

  第五次联合纵攻秦战失败。不久,秦王政府以李斯的建议摧毁诸侯,成为皇帝的事业和几年来一直是世界,加快了每一次突破的步伐,没有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联合纵向战略已经破灭。

« 上一篇
下一篇 »